现在社平工资究竟是多少呢?有的人说八九千,有的人说只有两三千。按照各方数据显示,确实有些令人费解。社会平均工资究竟该是什么数据呢?
第一,养老金计发基数。
今年已经有近20个省份公布了养老金计发基数,广东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682元,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是11082元和11396元,还有很多地区在6000~8000元之间。
实际上,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养老保险缴费和计发基数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2019年5月,国家明确各个省份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要以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来核定,而在此之前很多省份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来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的。
由于城镇私营单位社平工资很低,城镇全口径社平工资也要比城镇非私营单位水平工资低不少。
养老金缴费可以这样变,有效降低了用人单位养老保险缴费的负担。但是养老金计算如果使用的社平工资降低的话,会导致养老金计算的不公平。为此,国家通过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方式进行过渡。
比如说社平工资增长10%,养老金计发基数仅仅增长5%(今年很多省份仅增长4.2%),最终就可以全部过渡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平工资了。
国家统计局的社平工资。
五月份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就公布了一系列口径的社会平均工资。其中,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平均每月8903.08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62884元,平均每月5240.33元;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月均工资为7342.92元。
另外,根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农民工去年的人均工资为53184元,平均每月4432元。
实际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类用工主体才逐渐多种多样性起来。在此之前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后来陆续出现了合资、外资、民营等其他经济形式。另外随着公司制度改革,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日益多了起来。
我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在1991年,而且是由各地自行统筹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当时各地能够使用的社平工资口径,只有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并以此来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
实际上,现在城镇私营单位已经陆续成为解决就业的主体。2020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解决就业人数为29232万人,而城镇非私营单位只有17039万人。
实际上从有关名字上来讲,相对私营单位都属于非行业主导单位,相对规模小、利润低,工资待遇低也是正常的。城镇私营单位的社平工资要比非私营单位低40%左右。
除此以外,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我国约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类人群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相对收入可能会更低。但是由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等原因,这些人的工资数据并没有体现在国家工资统计中。工资统计的仅限于法人单位,个体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群体的收入并没有在统计范围内。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工资数和日常我们发到手的工资数是两码事儿。国家统计的工资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6大类。实际上,是包含了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个人所得税等综合待遇在内的全部应发工资,而且还平均了年终奖、加班费等待遇。
所以说,大多数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不高。扣完社保公积金以后,实际每月到手工资三四千元都是很正常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