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生物之一,在人们的印象里,龙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形体马首蛇身,鹿角、兔眼、蛇项、蜃腹、鹰爪、虎掌,形象神秘威严。
龙:在神话传说里,飞天遁地,行云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所以龙的传说有很多,并且经久不衰,但是到底有没有存在,如今还是未解之谜。不过根据《补三皇本纪》:“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到了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即是青龙,青帝。而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羲氏自然也就是龙图腾的创始者。”
中国人之所以被称为“龙的传人”,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起源于黄帝时期。当初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为了统合各个部落,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组合起来,于是有了龙的雏型。因此我们炎黄子孙,自然成了龙的传人。
根据这些史料,可以看出龙这种神话生物,很可能并不存在于世间,但并不妨碍龙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无可替代的信仰。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彰显尊贵都会身穿龙袍,头戴龙冠,自称九五之尊。
所谓的九五之尊中的“九”是虚词,是指很多的意思,而九也就是到顶了,所以“龙生九子”也并不是说龙只有九子,而是龙子龙孙无数,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人口众多。
当然,龙升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并非仅仅是为了表达龙子尊贵,或者是龙的子孙很多,更多的是为了表达:龙之九子,虽然这些儿子都不成龙形,却各有所长。
也正因为如此,史料对所谓的九子有了明确记载。
囚牛:在形体上龙头蛇身,与牛没有任何关系。囚牛的耳朵很特别,能倾听万物的声音。囚牛虽然长相凶恶但性情温顺,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
睚眦:平生喜好打斗,性情暴躁易怒,所以龙吞口便成了它的形象。据说古人为了增添了慑人的力量,都会将睚眦装饰在兵器上。
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所以殿台角上的装饰都是用它的形象。因为嘲风在神话传说中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同时又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所以一般都将它的形象刻印在洪钟上。不过蒲牢有一个特点,它作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鱼,在海中遇见鲸鱼,都会大声吼叫。
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喜烟火。可惜这龙子“患有厌动症”,能坐着就绝不站着,所以人们用狻猊来装饰佛座和香炉。到了明清时期又用以装饰石狮的项圈,以此彰显威严。
霸下:又名为赑屃,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在传说中大禹收服了霸下后,为了避免霸下再次兴风作浪,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让霸下驮着。至此之后,霸下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也因此霸下成了碑座下的龟趺。
狴犴:又名为宪章,形似虎,喜好公正,打抱不平,能明辨是非曲直。狴犴不仅形体威严,还天生带着使人畏惧的强大力量,所以人们将它装饰在狱门上,作为彰显正气的象征。
负屃:似龙形,平生好文。因为传说里的赋体,天生喜爱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并甘愿化做图案去衬托那些珍贵的文学著作,所以人们便将它用来装饰碑碣。
螭吻:又名为鸱尾,形体是龙形的吞脊兽,口阔噪粗,平生好吞。哮吻属水厌火,所以人们将它装饰在殿脊两端,以作避火的镇邪之物。
其实龙生九子的版本有很多,导致大家对哪九子不太清楚,而今天所讲的版本来自《中国吉祥图说》,是有较为详细史料记载的,所以大家不必质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