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鼠,人们首先想到的大都是一些不好的词汇,比如形容一个人犯了众怒时会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形容人目光短浅时说“鼠目寸光”,比如形容人眼神贼溜溜时说“贼眉鼠眼”,以及形容人多管闲事时说的“狗拿耗子”等等,人们似乎从不吝啬于用各种最为讽刺的词语来形容“鼠”这种生物。
可就是这个“四害之首”,却堂而皇之地占据着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的首位,令很多人,尤其是“喵星人”及其主子们愤愤不平。
明明鼠就是鼠,可是在以上的民间俗语中人们不难发现,鼠还被冠以“老鼠”、“耗子”的名称,这又是为啥呢?
其实,这跟我国古人的一个错误认识有关。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鼠是一种长寿的动物,比如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葛洪就夸张地说老鼠不仅能活三百岁,而且能预知一年中的吉凶:
“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 ——葛洪《抱朴子·对俗》
这显然是把老鼠美化,而且神化了,有没有一种捋着长须的白色“鼠仙”的既视感?东晋的人大概广受仙风道骨的影响(也许是药嗑多了),觉得人间的一切都能成精并且白日飞升。除了葛洪,同样生活在东晋的郭璞也留下了认为老鼠长寿、“成精”的文字:
“百岁鼠化为神。”“百岁之鼠,化为蝙蝠。” ——郭璞《玄中记》
宋代一位叫陆佃的学者则正儿八经地解释了鼠被称为“老鼠”的原因:
“鼠类最寿,俗谓之老鼠是也,若老鹳、老鸱、老乌之类,以老称,亦如此。”——陆佃《埤雅》
陆佃的解释得到了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采纳,《本草纲目》中便简单明了地说明:“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
其实,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现代人都知道,老鼠的平均寿命不过两年。不过人们知道的时候,“老鼠”的称呼估计已经比单称“鼠”要顺口得多,所以也就一直这么叫下来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老鼠就老鼠吧,为什么又被叫做“耗子”呢?
先来说“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与鼠相配,因此,“耗子”中的“子”,其实就是指代“鼠”。
有种由来已久的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子要与鼠相配,大意是说,十二地支所表示的时辰和与之相配的动物,都表示那种动物在某个时辰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表示半夜的子时正是一天当中老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间,夜半混沌,鼠咬天开,所以子与鼠就配上了。明代的李长卿就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子鼠配,也连带解释了为什么老鼠也叫做“耗子”:
“然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还有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中的其动物,每只脚的脚趾头的数目都是相同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只有老鼠不同(前足每只有4个脚趾,后足每只有5个脚趾),这又正好对应于子时的前一半属于前一天的阴,后一半属于第二天的阳,所以用鼠来配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以上解释了鼠与子的关系。现在说一说为什么“老鼠”又叫“耗子”。
关于把老鼠叫做“耗子”的第一种解释,前文已经提到了,就是明代学者李长卿所说的“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新的一天始于子时,不把这段时间消耗掉,新一天的气息便无法充盈。
还有一种更接地气的说法,是说“耗”是古时候官府征收钱粮时,在百姓原本该交的部分之外以“雀鼠耗”的名义额外强行摊派的部分,也就是民间说了很多年的“苛捐杂税”。
关于“雀鼠耗”,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南朝,讲的是南朝梁的新安太守张率喜欢喝酒,性情宽厚,对于家务尤其不上心。有一次,他派家僮从新安送三千石米到吴郡的家里,结果到家时,米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太守问家僮原因,家僮说被麻雀和老鼠吃掉了。张率大笑说,这些麻雀和老鼠可真厉害啊,居然消耗了一千多石米!
“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太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竟不研问。”——《梁书·张率传》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好心办恶政的事。后唐皇帝李嗣源有一次到粮仓视察时,负责的官员怕他责怪收的粮食太多,就故意量重为轻,少报了不少数量。李嗣源知道粮食有损耗,认为官员收粮不易,便顺嘴下诏,从此以后,每石多收两升作为“雀鼠耗”!他倒是落得个体恤下属的好名声,可是老百姓却被他害苦了,毕竟多收的两升,还是要从老百姓身上抠出来啊!
时间长了,雀鼠耗的“耗”便与子鼠的“子”组合在一起,老鼠也被称为“耗子”。
此外,我国道教中有一颗“大耗星”,主破财。古时候,人们在每年正月二十五日都要祭祀这颗大耗星君,祈求它保佑仓库中的粮食不要损耗过多,因此,这个节日被叫做“填仓节”。相传这样的祭祀活动从汉代就开始了,而且这位仓神的形象,竟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被称为“韩王信”的那个韩信(西汉初有两个韩信,一是人们熟悉的为刘邦打下大半江山的“兵仙”韩信,一是原来韩国王室的后代,人们为了区别,就把后者叫做韩王信)。
以上就是鼠为什么叫“老鼠”,又为什么叫“耗子”的来历,诸位看官了解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