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教育大家聊的都是焦虑——
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输在起跑线、未来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于是,我们带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无时无刻不盯着他们的学习。到头来,孩子压力过大,反而成绩越来越差。
面对当下愈演愈烈的家庭教育焦虑,不少父母开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
或许,我们可以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作者黑柳彻子在书中重现了她在无数孩子梦中的“童话学校”——巴学园,真实经历的故事。
在主人公小豆豆的成长经历中,每个人会收获到关于爱、关于教育的智慧。
千万别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千篇一律
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成长节奏也都不同。
要让所有的孩子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书里的主人公小豆豆,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着好奇。
可就是这样的个性,让老师倍感头疼——
她会在上课时来来回回开关书桌盖子,她会在老师讲课时和窗外路过的巡演艺人聊天,甚至还仰着头和树上的燕子聊天……
这些异常行为给学校带来了不少麻烦,一年级的小豆豆就这样被退学了。
和很多家长一样,小豆豆的妈妈也有担忧,但她完全没有斥责或者责罚小豆豆。
为了不让女儿自卑,妈妈选择隐瞒了她被退学的事,并为小豆豆找到了适合她成长节奏的学校——巴学园。
在巴学园有很多像小豆豆一样“与众不同”的学生。
他们或者是不爱说话,或者是患有小儿麻痹,或者是来自不同国家……但在这里,他们都可以自由地、平等地享受学校的生活。
他们可以每天自由地选择座位和同桌,可以选择说话或者不说话,可以平等地参加运动会。
校长不仅允许他们犯错,还会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在校长看来:
无论哪个孩子,出生时都具有优良的品质。
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这些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孩子终有长大的那一天,给他最好的爱就是让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千万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相信他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每个孩子都有闪闪发光的点,而教育就是帮他发现并且放大这些光。
永远不要低估教育中爱和相信的力量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说:
想让孩子内心放松、身体自由,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
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在童年收获到爱和尊重,这样他长大后才会拥有一种自内而外的自信。
在巴学园,小林校长初见小豆豆时,就耐心地听她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
从原来学校的燕子窝到家里那只叫“洛基”的狗,从车站检票的大叔到自己玩鼻涕的趣事……
校长没有任何不耐烦,还边听边笑着问:“后来呢?”
这四个小时成为小豆豆童年最温暖的记忆,因为从没有人听小小的她说这么久的话。
还有一个故事,让小豆豆印象深刻——
她为了找到掉在厕所里的钱包,干脆把学校便池里的东西全部挖出来。
校长没有责怪她把厕所弄脏弄乱,也没有警告她快停下,只是自然地告诉她弄完以后记得把工具放回原处。
虽然最后没有找到钱包,但小豆豆仍然觉得很满意。
因为校长并没有生气,而是很信任她,把她当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
再对照一下生活中自己与孩子的相处,很多时候你有没有把儿童当作一个个体来尊重、真正关注到孩子的需要呢?
比起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蹲下身来,平等地、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
唯有接纳、尊重、相信,才能给孩子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的底气。
真正智慧的教育,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老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起强制式灌输、讲道理,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唤醒他的的内驱力,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教育。
在巴学园,废旧的电车就是教室。
当学校要拥有新的“电车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会好奇,电车究竟是怎么到学校里来的?
于是,校长和家长同意让他们观看电车来到学校、从牵引车上卸下来的过程。
同时,校长还会把电车相关的“滚轴”知识讲给孩子们。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也很特别:
老师在第一节课会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和问题点写在黑板上,之后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选择从喜欢的课开始上。
在这里,你会看到喜欢语文的学生在写作文,喜欢物理的学生在做实验……
这样以来,老师们也能逐步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思考方式,之后再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同时对学生来说,从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也会让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被唤醒。
到了下午,孩子们还可以到大自然中“散步”。
当看到油菜花和飞舞的蝴蝶,老师就会讲授雄蕊雌蕊和蝴蝶授粉的知识,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校长还会把孩子们散步路上遇到的油菜花地的主人请来做“旱田”老师,教给孩子们很多除草、虫子、天气、鸟儿的知识。
这样有趣的学习体验,孩子怎么能不心动呢?
作家林清玄曾说:
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比起教条式驯化的教育,让孩子觉得有趣、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给孩子安全自主的学习环境,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才是对学习动力的真正激活。
生命教育,关系着孩子的终身发展
教育专家朱永新一直在倡导的教育理念是: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比起成绩和成功,教育最大的意义是让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会热爱生命,拥抱世界上的各种美好。
巴学园有很多身体有障碍的孩子,而校长会在鼓励孩子们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
这让“有障碍”的孩子们褪去了自卑,也让每个孩子都懂得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尊重的意义。
巴学园还有有意思的温泉旅行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海水和温泉水的不同;
遇到迷路或者碎玻璃割破脚的时候,会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该怎么办……
这里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在拓展孩子生命体验,锻炼孩子的胆量,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被刻意教导过要遵守怎样的规则,但在这些丰富的体验和活动中,孩子不知不觉就懂得了很多。
比如:不能欺负弱小,要注意卫生,要保持自信……
潜移默化中,尊重、平等、勇敢、同理心、自信、爱心等美好的种子已经根植在孩子的心里。
而这些都是陪伴他们更加勇敢地走向未来、收获幸福最好的礼物。
写在最后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
人在小时候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长大后就会有怎样的未来。
就像作者黑柳彻子说的:
如果当初没有去巴学园,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因为小时候的她是个如此平凡,甚至没那么好的孩子。
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生命得到丰富,成长为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