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尼山夫子洞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春秋时期宋国战乱,叔梁纥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曲阜境内),曾出任陬邑大夫。孔子祖上为宋国人,是殷商后裔。周武王伐纣成功后代商而立,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于商朝的腹地,继承殷商的血脉。武庚在周武王去世后勾结周贵族管叔、蔡叔、霍叔发动武装叛乱,于是周公率军东征平叛,诛杀了武庚,其他参与叛乱的人也得到应有的惩罚。平定叛乱后,周公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为宋国国君,继承殷人的祭祀。当时的宋国以现在的河南商丘为中心,地跨鲁、豫、皖三省交界处。
《孔子家语》记载殷人为子姓,其后裔孔氏一枝传自宋襄公:“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父考,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罩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而《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孔父嘉曾任宋国的大司马,是在宋殇公十年被太宰华督杀死的。殇公之后又经过庄公十九年、愍公十一年、桓公三十一年,才传至襄公。这说明孔父嘉比宋襄公年长很多,《孔子家语》将其认定为宋襄公的第五代后裔显然是难以说通的。综合各种记载,可以肯定孔子先世是宋国贵族,以子为姓,以孔为氏,后因避祸或其他原因迁至鲁国。
孔子的先世迁居鲁国后,尽管其贵族的身份得到承认,但作为迁居者并没有受到重用,比如孔防叔曾担任过鲁国贵族臧氏的家臣,做过防邑宰,是一种管理贵族采邑的小官。孔子之父叔梁纥担任的陬邑宰,是一个类似今日的乡镇长之类的小官。当时的地方官都是文武相兼的,平时管理地方政务,遇有战事,就要受命领兵打仗。而叔梁纥就是因为参与战事表现得机智勇武,为自己赢得了举国皆知的声名。
周朝十分重视血缘继承,叔梁纥却一直没有可以继承宗庙祭祀的儿子,《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叔梁纥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即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但是古代父系社会女子不能继承祭祀事宜。后来叔梁纥的小妾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孟皮,但是孟皮跛脚,也无法祭祀宗庙。因此叔梁纥只能再次娶妻,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叫徽在,颜父对他的三个女儿说:”阳邑孔氏的父辈和祖辈虽是土,但他们的祖先是圣王的后裔。现在求婚的叔梁纥身高十尺,武力绝伦,只是年龄大了些。你们三人谁愿意做他的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说话,只有徽在走上前说:”女儿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必再问女儿了。”颜父听懂了小女儿的意思,于是就把徽在许配给了叔梁纥。颜徽在结婚后盼子心切,经常会到尼丘山去祈祷求子。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古人们对于怀孕的过程缺乏科学认知,就认为怀孕带有超自然的力量,因此人们在婚后迟迟不能怀孕的就会进行“祈子”活动。关于孔子的出生问题,历朝文献记载不尽相同,后世学者也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历来观点冲突的重点在“野合”二字上。
叔梁纥娶颜徵在的时候已经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司马贞《史记索引》就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年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张守节在《史记正义》解释“野合”说:“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颜徽在与叔梁纪结婚时,叔梁纪已在六十四岁以上,而颜徽在还年轻,因为老夫少妻年龄不合礼仪,所以匆匆完婚,才有了”野合”的记载。也有人认为”野合”是因为颜徽在地位低下,与叔梁纪身份不合。根据人类学、民族学与传说学的分析,”野合”大概是对先秦婚俗遗习的一种朦胧记忆,不必看得太实。
孔子的一言一行和他的道德文章都在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国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模式无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此外孔子对整个东亚文明圈的影响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随着孔子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作为孔子降生之地的尼山也因此而闻名于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