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校一窝蜂地升格、更名的情况下,你若坚守老校名,就有落后时代或本身存有问题之嫌疑了。不仅得不到理解,师生家长都有意见,而且在国人语境下和人们的潜意识中,学院就是比大学低一个档次。加之新建院校一般都冠名学院,如不及时更名,老牌本科院校就会被社会误认为是新办高校,甚至是民办高校。
学校的改名确实对学校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一个学校的发展并不能依靠改名来直接提高,应该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如果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办学仍然缺乏内功和实力,只是换了个好听的校名,只会给人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离开大学应有的精神就更远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省有一所叫做“莱阳农学院”的学校,曾在胶东地区广为人知,名扬天下。当时能考上这所学校,在胶东人眼里,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后来,莱阳农学院从烟台莱阳迁到了青岛城阳,名字改为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本科院校众多,二本院校占据了数量的90%以上,虽然二本院校占比高,但如果在一个县级市拥有一所本科院校,而且出过很多知名校友,它的地位就会很高。1951年,为了大力提高发展胶东半岛的农业水平,山东省人民政府准备建设一所农业类中专学校,莱阳农业学校就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了。
学校创建之初只有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学历层次为中专,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是重点中专。
1958年,学校更名为莱阳农学院,开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随后的第五年,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并入。
1963-1978年,莱阳农业学院经历了停办、复办,最终在山东省领导和教育部的批准下,更名为莱阳农学院。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虽然改了名字,但是在当地,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呼这所学校为“莱阳农学院”。如今,莱阳行署的办公旧址就在莱阳农学院的老校园内,当时的莱阳行署,管辖区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烟台和威海两个市。
当年的莱阳农学院为何要“远嫁”青岛,民间有个说法,1999年,莱阳农学院提出要扩建新校,而当时全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城郊工业园,提升城市工业产值,所以市里对这件事不重视,在土地价格上也没有较大的优惠。无奈之下,青岛抛来橄榄枝,学校就将新校区修在了青岛城阳区。
虽然莱阳农学院只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但是迁出之后仍然会对莱阳市产生一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的流失。作为一所在校生万人的大学,其教师数量定然不少,无论作为学生还是老师,均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迁往青岛后,这些人才也会随之迁往青岛市,这对于莱阳必然是一大损失。二是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迁走之后,直接带走了大批消费人群。三是,迁走对于烟台市而言,不利于其高教实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对于青岛而言,青岛又增添一所本科院校,有助于青岛高教实力的提升;对于学校自身而言,迁往青岛后扩展了办学空间,也更有助于招生工作。
现在的青岛农业大学,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2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青岛农业大学一共有7个学科参评,令人遗憾的是没有A类和B类。农业工程、兽医学获评C,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为C-。
学校拥有山东省重点学科7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等。
山东省一流建设学科一个:水产。
在软科大学排名中,青岛农业大学在2022年排名第213名,相比较于2020年,提升幅度不小。
经过多年的积淀,曾经的老莱阳农学院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校友,很多当地人都还称呼青岛农业大学为莱农。而对于外地人来说,论名气,可能山东农业大学的招牌,要更响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