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的台湾综艺节目《小明星大跟班》,其内容,是三位选手模仿张学友唱歌,其中一位,用张学友的声音,演唱了宪哥早年的成名作《三暝三日》,宪哥本人在现场主持,也很激动地加入演唱。闽南语歌曲,听了很有感觉,因为,这是唐时期的官话——河洛话。
本篇就来说说,唐时期官话,是如何变为闽南语的。
周秦汉唐时期,虽然首都一直在关中(丰镐、咸阳、长安),但官话,一直是东都洛阳音,其间,只有秦时期,是短暂的例外。
周王国时期,实际上有三大语言体系:
1、周的官话,雅言,即当时的雒邑音,周的华夏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夏起源于嵩山一带,建都于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因此,中国古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以古河洛话为标准音,其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孔子讲学,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秦的方言,则近似于现在的粤语,秦始皇时期,秦军南征岭南,将秦的官话带到了岭南,与当地语言结合,后来形成了粤语。
3、楚的方言。
之后,汉、三国、晋,仍然以洛语的雅言为官话。
西晋末,五胡乱华,大批中原人士南下,将中原的雅言与建康当地方言结合,形成了南朝的金陵雅音,与北朝的洛阳雅音对峙。
隋起于北朝,统一中国,以洛阳雅音为基础,混合金陵雅音,编《切韵》,将洛阳雅音和金陵雅音,再次统一,形成隋唐官话的基础正音,即洛音,亦即河洛话,发音近似于现在的闽南语。
隋唐官话南下今福建一带,是唐初、唐末的两次活动形成的——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屯垦漳州,漳州话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前后,当时,福建南部山越祸乱不靖,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后,屯兵于漳州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陈元光所率领的官军,与当地山越,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军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山越最终被平定。
陈政、陈元光父子,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陈政任职归德将军,陈元光,657到711,活了五十八岁,文武双全,熟读史书,弓马娴熟,早年是少年英雄,十三岁时,即崭露头角,后来,朝廷授职中郎将,681年,任漳州刺史。任职期间,治闽有方,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对山越以招抚为主,德威并重,和亲通婚,将士们娶山越女子,推动了当时称为“蛮荒之地”的闽南的经济文化的初步发展。
711年,陈元光升为怀化大将军,最终在讨贼行动中阵亡,朝廷追赠临漳郡侯,谥号忠毅。他及其将士的后代,在今福建一带繁衍生息,他成为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尊号“开漳圣王”。
陈元光
这是河洛话的初步南下,而河洛话的进一步南下,则发生于唐末,那时,出现了黄巢之乱,中原人士,纷纷南下避祸,其中,王潮、王审知兄弟,他们也是光州固始县人,王潮是固始县的县吏,唐末大乱,907年,唐亡于朱温,在大乱期间的885年,为抗拒黄巢、王仙芝的祸乱,寿州屠户王绪起事,占领光州,王潮、王审知兄弟三人,遂参加了王绪的武装。
黄巢部将秦宗权,攻打光州,王绪军不能敌,仓皇南逃,进入今福建一带。王潮兄弟三人,膂力过人,颇有勇力,遭到王绪猜忌,三兄弟遂杀王绪,夺其军,后于886年夺占泉州,朝廷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
王潮、王审知兄弟,从此开始了对今福建一带的统治,而他们的南下,将河洛话彻底扎根于今福建一带,后来形成了闽南语。
王审知,862到925,活了六十三岁,他以泉州为根据地,四处征战,统一了福建,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凭借治理福建发展的贡献,后世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圣王”。
王审知三兄弟
且说,在唐玄宗时期,他想将作为方言的秦音,取代官话洛音,亦即河洛话,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随着唐玄宗的下台,这一想法,化为泡影,唐的官话,仍然稳稳地是河洛话。
长安经过五胡乱华的统治,秦音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已经不太近似广东话了,但仍与现在的关中方言有很大不同,史籍记载,武则天时期,宠信酷吏侯思止,侯思止,是雍州醴泉县(今咸阳市礼泉县)人,他是卖炊饼的出身,没有文化,后来做了恒州参军高元礼的家仆,参与诬告恒州刺史裴贞联合舒王李元名谋反,得到武则天任用,累迁至侍御史。期间,罗织罪名,陷害宗室大臣,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
侯思止因为出身贫寒,不会说官话河洛话,只会说方言秦音,史籍记载了他的一些话,因而可以知道,当时秦音:吃,发音为结,近似于现在粤语、吴语、闽南语的吃的发音;猪,发音为居,近似于现在粤语的发音;鸡,发音为宰。而唐时官话河洛话,猪是豨,发音为叼,近似于现在闽南语发音。侯思止的方言土话,遭到出身名门的同事崔献可的嘲笑,侯思止怒,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责问崔献可,说,我起用的侯思止,你为何嘲笑他,崔献可将侯思止的可笑方言土话说给武则天听,武则天听了,也大笑不止,此事就此作罢。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官话,虽然是河洛话,但多少也受到了当时秦音的一些影响,毕竟,首都在长安。
后来,金人、元人、满清,相继统治关中,使得秦音发生极大变化,遂形成了现在的关中方言,已经与隋唐秦音关系不大了。
同样原因,现在的河南话,也与中古汉语河洛话完全不同。
关于官话的后续,再多说两句。明时期,官话是南京官话,满清初期,汉人仍然说南京官话,而满人,则说满洲化的汉语,即北京官话。至雍正乾隆时期,严令汉人也必须说满洲化的汉语,于是,北京官话彻底取代了南京官话。民国时期,北京官话称为国语,不过,因为起源于满洲化的汉语,因此,英语中,一直称北京官话/国语为Mandarin,意为满洲话。
在有关东京审判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溥仪说北京话特别溜,这当然不奇怪,因为,那不折不扣正是进关以后的历代满洲人的母语。
且说,台湾的原住民,几千年来,一直是高山族,一直到明末清初,郑成功等汉族闽南将士,进入台湾,才将闽南语带到台湾,这些闽南将士的后人,形成了现在台湾所谓的“本省人”,这是相对于1949年进入台湾的“外省人”而言的。台湾首位姓陈的人士,就是郑成功部将陈泽,他是唐时陈元光的后裔。陈泽的后人,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台湾陈氏。
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包括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等五种方言。
其中,闽南语通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台湾等地,使用人数超过七千万人。
闽南,包括泉州、厦门、漳州等市;闽东,包括宁德、福州等市。
闽东、闽北、闽中、闽南、闽西
闽语五种方言,另外,闽西说客家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