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是从闽南语里面的”踅踅念(seh-seh-liām)”音译过来的。表示老是重复说一些琐碎没有意义的事情,形容说话人很唠叨。
提到“碎碎念”,会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词“婆婆嘴”。婆婆嘴,一般是比喻好议论而又言语罗嗦的人。
女人爱唠叨,似乎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尤其是当她们成了妈妈或婆婆之后,唠叨得更厉害,因为她们觉得这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
我曾经让学生写下母亲每天对他们说的最多的几句话,结果惊人的相似:
1、赶快起床,要迟到了。
2、赶快吃饭,赶快写作业,赶快睡觉。
3、你作业写完了吗?
4、你看你,一天到晚拖拖拉拉的。
……
母亲觉得她每天起早贪黑地操持家务,忙里忙外,还不是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她没功劳也有苦劳呀。可高频率甚至高分贝的催促,传递出来的是母亲的焦虑与担忧,孩子往往接收不到母亲的爱。
有的小孩子古灵精怪的,对妈妈的唠叨习以为常了,他甚至可以根据母亲催促他的频率及音高,来判断还可以赖床多长时间。
母亲的催促声“赶快起床,要迟到了”,第一遍对孩子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她只是喊喊而已,类似于打预备铃;第二遍,小孩子会左顾右盼,观察动静,看看母亲是否来到自己身边;第三遍,母亲心急火燎来掀被子了,他必须起床了,不然会有更多的责骂声从天而降。
小小孩慢慢长大了,学习成绩成了母亲最关心的话题,催促孩子搞学习自然成了头等大事。母亲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一切。
于是,学习成了孩子和母亲沟通的桥梁与障碍,甚至有的家长除了问孩子考试了吗成绩怎样呀,就不知道说啥了。以致有些孩子在作文中愤怒地质问:“我不知道我妈到底是爱我,还是更爱分数?”
当母亲一如既往地用唠叨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时,有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完全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有的孩子则选择了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总是让妈妈操心,还花了那么多钱帮他请家教,成绩却没任何起色,他慢慢变得抑郁了;还有的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奋起反抗“对,你说的都对,我就是不听”,如果你就是那位母亲,你不生气吗?
难道除了“碎碎念”,就没有别的方式表达爱了吗?当然不是,比如“碎碎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渗透到孩子生命中的每一个琐碎的环节中,见证并陪伴他们成长,我们称之为“碎碎爱”。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陪我玩玩吧。”你是否说过:“自己一边玩去,没看到我在做家务吗?”
当孩子对你说:“爸爸,这个题我不会,你能教教我吗?”你是否说过:“不会?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吗?你不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吗?你不会上网搜题吗?”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想吃糖醋排骨。”你是否说过:“家里没排骨,你自己点外卖吧。”
当孩子对你说:“爸爸,周末陪我去爬上吧。”你是否说过:“你跟你妈去,我累死了,我要在家睡觉,我要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
以上回答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参与到他的成长游戏中。12岁以前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精心照顾与陪伴,那是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形成的最佳时期。12岁以后,他们会更倾向于和同学交往,你想再多靠近他,对他实行严格的言语管制或行为管制,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
当孩子需要你,愿意向你发出邀请时,你当好好珍惜,因为这样的时机并不会很多,时间也不会很长。无论是陪孩子一起做手工,捉迷藏,还是跑步、健身,爬山、远足,或是一同逛街、做菜,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你们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而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爱的互动更多了。
未来你的孩子会在哪生活,跟谁在一起,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些很重要的人生课题,都会在你和他的互动中慢慢呈现出来。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并化作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下去。
我们总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找到一个铁饭碗,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其实,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呆一辈子,有稳定的收入,吃穿不愁,而是你不管去到哪个地方,都拥有过稳定生活的能力。
当你拥有平和的心态,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沟通技巧,你就能创造财富,过上稳定踏实的生活。
换句话说,当你把孩子培养成了财富,你还担心他未来无依无靠吗?
费孝通先生曾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作为父母,如果你能很好地把握这次机会,化“碎碎念”为“碎碎爱”,也许孩子和你都会实现双赢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