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昼半球和夜半球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A所在弧线是______线,该日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前后,成都地区的昼夜情况是_________,正处在一年中的________(季节)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________,经度是_______,北京时间是 。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在A、B、C三处有相同长度的旗杆,三地正午时刻其旗杆影子的长度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
(4)该日我国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黄河科考站和位于南纬69° 22′、东经76°22′的中山站能够全天候看到绚丽的极光的是______,能够正常开展科研活动的是__站,科考活动期间可能遭到的太阳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
(5)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
2.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I)和某日地球光照图(图II),回答下列问题。
(1) A、B、C、E四点中,与图Ⅱ所示情况对应的是______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_____乙(填“>”或“<”)
(2)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________节气。
(3)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____;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 (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图II中直射点的坐标是 ______ ,甲地位于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某地(北纬30度)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III)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_。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A图为我国某城市(36.5°)一小区局部平面图,B图为小区中育才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材料二 C图为某日我国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材料一,完成(1)~(3)题。
(1)B图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_。
(2)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时间12时20分测得旗杆杆影为一日内最短,当地经度为____。
(3)该小区底层住户入住一年后,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采光条件差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为了保证底层有充裕的阳光,楼间距至少应达到多少米?(tan 30°≈0.57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整数)。 读材料二,完成(4)~(6)题。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该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
(6)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乙地约有________个月;判断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 (40º N)某中学学生依托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研学活动:绘制校园局部图、设计校园景观指示牌(如图所示)、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旗杆影子的变化、观察物候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材料二下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图中 24 个数字代表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1)学生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位于图中 A、B、C、D 四处位置中的 处,校园气象站位于地理园的 方向。
(2)在连续三个月内,学生第一次测得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 60º,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第二次、第三次测得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50º和 40º,此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长短变化是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变 (快/慢)。
(3)某日学生观测到正午旗杆影子为一年中最短,该日的节气是 ,对应图中数字 。
(4)图中 5 至 6 位置代表的时间段,学生最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塔高 23.5米,塔身中空。当太阳直射该地附近时,阳光可从塔身中心穿过,射入塔底。
材料二下图为某日在塔底拍摄的太阳光射入塔底的光斑 (图中的大圆)及其运行的情况(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光斑在塔底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当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身等长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下列现象真实的是( )(此题为双选)
A.标志塔塔底有光斑
B.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D.罗马正处多雨期
E.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夜长大于标志塔所在纬度的昼长
(3)该标志塔所在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口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遇到的问题 |
解答问题 |
(1)他们认为: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
|
(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 |
|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
(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晨 12月22日 昼短夜长 冬季(2)23. 5°S 65°E 15:40(3)最小 C< B< A(4)黄河站 中山站 强紫外线辐射(5)14小时 短 大
【解析】 ( 1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照图的各判读方法。由图可看出 DA 线随地球自转即将转入昼半球,所以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可判断出该日为 12 月 22 日前后,为北半球冬至日,季节为冬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都为昼短夜长,且昼达一年最小值。成都位于北半球,所以昼短夜长。 ( 2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和时间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照图的判读。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1. ,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 12 时,图中最右侧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65°E 。北京时间为 120°E 的地方时,此时 65°E 为 12 时,可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算出 120°E 的地方时为 15 : 40 ,即北京时间为 15 : 2. ( 3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物体影子的方向及长度主要取决于太阳的方位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此时 B 点的地方时为 12 时,为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所以旗杆影长应为一天中最小时。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A 、 B 、 C 三处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缩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所以正午旗杆影子逐渐缩短,所以三地正午时刻其旗杆影子的长度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C< B< A ( 4 )本题考查极昼极夜现象的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要全天候看到绚丽的极光,需出现极夜现象,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全天候看到绚丽的极光。此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利于开展科研活动。南极地区由于臭氧层破坏而出现臭氧空洞,所以科考活动期间可能遭到的太阳的不利影响为强紫外线辐射。 ( 5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长和应为 24 小时,图中 A 点和 C 点都位于 30° 纬线上, A 点此时正好日出,地方时为 7 时,所以日落为 17 时, A 的昼长为 10 小时,所以 C 的昼长为 24-10=14 小时。 12 月 22 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则南半球昼渐短, C 地的昼长将变短。 B 点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逐渐缩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2.【答案】(1)C > (2)秋分 (3)西十一区 B到C 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且昼越来越长(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5)(23.5°N ,180°) 晨 (6)36.5° 47°
【解析】 ( 1 )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和地球自转线速度,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状况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读图二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 C 对应;自转线速度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赤道最快,到极点为 0 。甲位于赤道,所以,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乙。 ( 2 )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图分析当太阳直射点在 E 地的时间。读图可知,图中 CD 两点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是夏至日,之后南移到 D 点(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 3 )本题考查地方时、时区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状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地方时、时区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状况。当北京时间是 2017 年 4 月 12 日 19 时 04 分时,地方时是 0 时的比北京时间早 4 小时 56 分,是 166°W ,时区数 = 经度数除以 15° ,可知, 166°W 为西十一区; 4 月 1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在 B 到 C 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所以,日醴陵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 ( 4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及昼夜长短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及昼夜长短状况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 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 5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太阳直射点、晨昏线的判读方法及昼长的计算方法。读图二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是夏至日,太阳直射 2. , 180° 平分昼半球,地方时是 12 点,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 3. , 180° );甲地将迎来日出,位于晨线。 ( 6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的纬度差。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F 时,北纬 30° 正午太阳高度是 4. ,体育场馆的墙面与地面垂直,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5. ;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 47° ,相当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
3.【答案】(1)F (2)115°E(3)冬季 35米(4)72° (5)60°E17 :30 (6)923.5° (或23°26′) 47°(或46°52′)
【解析】 本题考查杆影方向、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是解答的关键。 ( 1 )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由图 B 可知,根据影子的方向,可以判断我国昼长夜短,所以日出东北,影子应该朝向西南, F 点方位最偏西南,最接近日出段。 ( 2 )一日内日影最短时是当地地方时 12 时,该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 12 时 20 分,说明该地在北京( 120°E )以西,经度每差 1° ,时间相差 4 分钟, 20 分钟即差 5° ,故当地经度为 115°E 。 ( 3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光线最易被遮挡,楼间距应该保证在冬至日的时候底层能够受到阳光的照射, H = 90° -( 3. + 4. )= 30° ,由三角函数 tan H =楼高 / 楼间距可得。 tan30° = 20/ 楼间距,那么楼间距约为 35 米。 ( 4 )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 12° ,图示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说明太阳直射 12°N 纬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计算出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H = 90° -( 30°-12° )= 72° ,电池板与阳光垂直,所以电池板与外墙间的夹角为 72° 。 ( 5 )读图,甲点是 6 点,经度是 30°W ,经度每差 1° ,时间相差 4 分钟,可以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60°E ,该日乙地的日出时间是 6 : 30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 12 点对称,判断日落时间为 17 : 5. ( 6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有 9 个月;甲地位于赤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 6. ;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 47° 。
4.【答案】(1)B 东南(2)10ºN 昼短夜长 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快(3)夏至 22(4)C
【解析】 ( 1 )本题考查地图的三要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图表信息。由指示牌可看出由该景观指示牌往前走 80 米为校训碑,往右走 150 米为气象站,往左走 200 米为老校门,往前走 350 米为地理园,结合图中比例尺可判断出该校园景观图应位于右图中的 B 处。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图右侧为正北方向,可确定该图的方向坐标,校园气象站位于地理园的东南方向。 ( 2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意义。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地理纬度为 40°N ,当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 60° 时,则太阳直射点与北京的纬度差为 30° ,所以第一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应为 10°N ,太阳直射北半球,第 2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 3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第二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状况为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所以北京昼夜长短变化是昼渐短,夜渐长,此期间地球距离远日点越来越远,距离近日点越来越近,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3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正午旗杆影子为一年中最短,则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最大。图中 10 为冬至日, 22 为夏至日, 4 为秋分日, 16 为春分日。 ( 4 )本题考查节气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选项中诗句的含义。图中 10 为冬至日, 22 为夏至日, 4 为秋分日, 16 为春分日, 5 至 6 位置代表的时间段寒露至霜降, A 项描述的为初春景象, B 项描述的为初夏景象, C 项描述的是深秋景象, D 项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象,所以 C 对, ABD 错。
5.【答案】(1)自西向东(2)21°34′S 113.5°E DE (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丰富。
【解析】 ( 1 )本题考查光斑的移动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光斑移动方向和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是答题的关键。太阳东升西落,光斑和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自西向东运动。 ( 2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坐标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标志塔影长与塔身等长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 45° ,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纬度差(所求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根据材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故此时太阳直射 21°34 ′ S ;北京时间 12 点 26 分时为当地地方时 12 时,两地相差 26 分钟,每 1° 相差 4 分钟,两地相差 5. ,根据时间东早西晚的规律,正午 12 时所在经度为 6. 。标志塔塔底有光斑时,该地被直射, A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白昼有可能逐渐增长,也可能逐渐缩短, B 错误;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距离冬至日较近,位于近日点附近,因无法判断具体时间,公转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逐渐减慢, C 错误;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D 正确;昼夜长短相对于赤道南北对称,北半球同纬度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越往北夜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由于标志塔纬度度数较大,故其夜长大于标志塔所在纬度昼长, E 正确。 ( 3 )本题考查标志塔所在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该地气候的成因是答题的关键。该地身居最大大陆,毗邻最大的大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丰富。
6.【答案】(1)不正确;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的正午,阳光不能进入房内(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短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3)见下图: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地理公转的地理意义。 ( 1 )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时太阳位于海口的北边,阳光不能进入房内,该说法错误。 ( 2 )正午时太阳高度大,影长短,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小,影长较长,正午旗杆影长短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图示错误。 ( 3 )据图可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160°E 主要位于夜半球的中央,平分夜半球, 20°W 主要位于昼半球的中央,太阳直射点也在 20°W 的经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可以绘制相应的转绘光照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