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大部分的人员认为关键的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但仅是技术升级,没有市场的升级,就没有围绕客户消费痛点的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所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市场先升级,找到“好卖的产品”,接下来才是企业价值链的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原理,即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而对于时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仍然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一些地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一些夕阳产业,转而一拥而上地去发展新兴产业。实际上,发展新兴产业固然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
目前突发的能源危机,充分证明了传统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在新旧能源转型完成之前,不能完全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必须有序、逐步地退出传统能源。采取过于激进的减排政策,加快实施煤改气的进程,过早地放弃传统能源供给系统,必将会导致清洁能源–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最近爆发的能源危机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值得世界各国警醒!
那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以下两点:
一、缺乏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涵的正确理解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遇到多重约束,必须通过提升产业素质,升级置换和重组产业要素,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以满足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增长方式。
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就处于这种状况,原有的资源驱动型发展方式,在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以往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必须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打破固有的模式,同时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的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事实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转行业与转型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必须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方能在实践中使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缺乏人才与知识储备
实践证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具备3个基础条件:政策、人才与知识储备结构。关于第一条,目前国家已经把创新驱动发展列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这一条件已经满足。其余两条,人才和知识储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且艰难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流的优秀人才。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近些年来制造业成本的提高,利润在不断被挤压,大量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危机。
因此,近些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始终被提升到国家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促使产业转型升级,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高端人才的缺乏与前沿知识的稀缺,导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得十分困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从我国的人才储备情况看,改革开放40年来培养了约1.15亿大学生,但在这些大学生中,中低端人才占据了绝大多数,也就是说全凭这些中低端人才,支撑起了当前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
而从知识产出的角度分析,中低端知识的供过于求,必然会导致中低端知识的市场价格降低。这种知识与人才的低成本效应,满足了中国大量的中低端企业对于相应知识与人才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信号又助推大学继续为市场培养这些中低端人才,从而形成了企业对现有知识和人才的依赖。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高薪行业,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一流人才。而制造业由于利润低,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与这些行业竞争,导致无法集聚优秀的一流人才,而当前企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高端人才成为能否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
在这方面,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看看华为的人才储备:1万多名博士,甚至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华为年薪超过100万的有1万多人,年薪超过500万的有1000多人,华为的研发经费高达896亿。
与华为相比,阿里巴巴利润234亿,腾讯242亿,利润总额476多亿,但是70%都被外国人拿走了。而华为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中国企业,海外营收已超过总营收的65%,从2000年开始,华为从国外赚回来的利润高达1.39万亿元。
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全球约有194000多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0000多人,16个研发中心,45个培训中心,20多个能力及共享中心。
从华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企业的人才水平、人才结构及人才储备,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而当前制约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就在于,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人才与前沿知识储备仍显得不足,只有补齐了这块短板,中国才能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目标。
过去中国在传统工业时代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就在于我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然而到了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比的不是成本优势,而是看谁拥有更多的高端人才,掌握更多的前沿科技。
美国一直以来能够引领全球科技潮流发展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端人才,顶尖的研发中心–硅谷,并掌握着大量的尖端技术。
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国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支持下,随着一系列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以及鼓励创新、大力吸纳人才的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必将会在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实践中,最终完成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历史使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