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样东西,可能你的办公桌上就有,虽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却能起到大作用,比如贴发票的时候我们就离不开它。没错,它就是胶水。
一管胶水大概能用上两三年,但就是面对这么一管常见的胶水,你知道它为什么能将两张纸粘在一起吗?
今天小编就从科学的角度带大家详细地了解胶水这种常见的日用品。
从糨糊到化学合成
说起胶水的历史,其实每年春节老人们粘贴春联用的糨糊就算一种颇具历史感的“胶水”了。
糨糊制作方法简单,用淀粉或者糯米加水熬成糊状即可,用来贴对联,不仅粘性好,还无毒无害,可以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产物了。
古人具体是什么时候发明糨糊的,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史料证明,秦朝修建长城的时候,工人们在水泥中混入了黏糊的米汤,才使得这种粘合剂比普通水泥更防水,这里的米汤就是用糯米熬制成的。
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就发现有些植物上流出的“液体”也具有粘性,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天然橡胶、天然树胶。
后来人们又开始用动物的皮毛、内脏制造黏合剂。在我国,很早就有史书记载了利用鱼鳔制作的黏合剂,人们将鱼鳔蒸煮捣碎,制成鱼胶,用来粘接家具或者密封填缝。
但这些还都是以动植物为基础进行简单的加热、融化等步骤制成的胶。
到了20世纪,工业迅速发展,1909年美籍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工业酚醛树脂,这是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开端。
贝克兰于1912年向世人展示了用酚醛胶粘接的胶合板,大大降低了胶合板的生产成本,并且增强了胶合板的耐久性和粘接强度。
化学家贝克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溶剂型的天然橡胶占了大部分胶粘剂的市场,自1932年出现了橡胶胶粘剂后,“组成橡胶类”胶粘剂逐步进入市场,并且与环氧树脂或其它树脂相配合,大大扩展了使用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的高分子材料陆续出现,世界进入了高分子化学时代,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研制工作开始在全世界盛行。胶粘剂也有了相应的技术创新。
粘性全靠高分子间的拉力
其实不管是天然的胶还是化学合成的胶,其“粘性”的原理是相似的,都是靠胶水中高分子间的拉力来实现的。
水作为高分子的载体,载着高分子体慢慢地浸入到物体(比如纸张)的组织内。当胶水中的水分消失后,胶水中的高分子体就依靠相互间的拉力,将两个物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当我们用胶水时,有时会不小心挤出过多的量,反而使粘贴效果不好。这是因为涂胶量过多会使胶水中的高分子体相互拥挤在一起,形成不了相互间最强的吸引力。同时,高分子体间的水分也不容易挥发掉。
涂胶量过多时,胶水主要起到填充作用,而不是粘接作用。物体间的粘接靠的不是胶水的粘结力,而是胶水的“内聚力”。当然,有些胶水的溶剂不是水,换成了其它溶剂,但原理是一样的。
换汤不换药
我们在买胶水时,经常会听到一些胶水的名字,502、101、热熔胶、快干胶等,那么这些胶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解答一下大家的一个小疑问:502为什么叫502,不叫520?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根据结构命名法,最后一位代表基团,1代表甲基,2代表乙基,3代表丙基,502的主要成分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5是胶水分类,乙基表示2。
而且只有中国有这个名字,欧洲和美国基本称它为Super Glue,而日本叫瞬间接着剂,没有502这个名字。
关于101的命名,没有比较可靠的说法,可能只是生产厂家取的名字以作标识。
从成分上来说,101与502的成分区别不大,只是在硬化后,101胶水软一点,502胶水硬一点,所以101更适合橡胶类粘结,502适合不易发生形变的粘结。
502与101都属于粘性比较强的胶水,它们的固化原理是吸收空气中微量的水,并在水的催化下发生加聚反应,从而迅速固化将被粘物粘牢。
EVA热熔胶是一种不需溶剂、不含水分100%的固体可熔性聚合物。它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熔融到一定温度变为能流动且有一定粘性的液体。
熔融后的EVA热熔胶呈浅棕色或白色,EVA热熔胶由基本树脂、增粘剂、粘度调节剂和抗氧剂等成分组成。由于其制备方式简单,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包装、家具制作、制鞋、无线装订、电子元件及日常用品粘接。
快干胶,顾名思义即瞬间快速粘结用胶水,加入增粘剂、增稠剂、稳定剂、增韧剂、阻聚剂等,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合成的单组份快速固化胶粘剂,是一种高强度、快速粘着剂,特别适合使用于木器工业。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胶水就是采用不同的化合物,制成了不同的胶,再添加不同的增粘剂、增稠剂等,使得粘性和其他特性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依靠高分子间作用力来实现粘结物体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