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是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道教所信奉的瘟神,始于隋唐。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隋文帝开皇六月,有五力士出现在空中,距离地面约有三、五丈,身披五种颜色的长袍,手中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手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隋文帝急问太史公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张居仁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瘟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这一年果然出现瘟疫,遭瘟病死去的人很多。于是隋文帝修建祠堂奉祀他们,并于六月二十七日下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青袍力士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士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为感威将军。并规定五月初五为祭祀五瘟的节日。唐朝承袭隋朝祀奉五瘟神。后来道教匡阜真人游历到此,于五瘟祠将五瘟收为部将,自此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
起源
瘟疫,古人或单称瘟、温、或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古代民智未开,医疗条件低劣的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可怕疾病,恐惧至极,很容易认为是鬼神作祟。因此乞求神灵保护,当是很早就出现的行为,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古人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但灵魂能够成神成仙的人很少,多数人死后,灵魂在阴间为鬼。古人是非常惧怕鬼的,他们认为鬼无影无形,具有超人的本领,能使人得福或遭祸。特别是那些生前有灵异的人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变成的鬼,往往神通更大。
既然鬼能使人遭祸,古人就认为世间许多灾难,尤其是疾病,是由鬼作祟所致,因而产生了瘟神、疫鬼、痘神等信仰。瘟疫是古代烈性、急性传染病的通称,因其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古人对它极其恐惧,但又无法抗拒,遂认为是恶鬼作祟。这恶鬼据蔡邕《独断》、干宝《搜神记》记载,是颛顼帝的三个儿子。《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所以又有称瘟神为五瘟鬼的,民间瘟神塑像也多设五座。唐宋时期,世人传说赵公明等五位人鬼,奉天帝之命,至人间传播瘟疫,于是民间又有以赵公明等为五瘟神者。道教将此五瘟神作为匡阜真人的部将。
文献记载:
《礼记·祭法》记载,天子七祀中有泰厉,诸侯五祀中有公厉,大夫三祀中有族厉。
《春秋传》记载:“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疏曰:“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也。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公厉者,谓古诸侯无后者。”“族厉者,谓古大夫无后者鬼也。”
《左传》记载:“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古人惧怕鬼,但又幻想得到鬼的佑护,于是就赋予鬼一些神的特性,甚至将某些厉鬼奉为神。中国民间崇祀的紫姑、天妃诸神,就是由厉鬼转化成的人神。
民俗祭祀
农历“大暑”节气,台州市沿海群众云集椒江区葭沚街道参加传统民俗送“大暑船”祈福活动。“大暑船”按三桅帆船模样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放有各种祭品,人们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拉、抬着“大暑船”巡游,最后“大暑船”被放置江中用渔船拉出港点燃烧毁,祈求平安富足。这项民俗活动2009年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暑节送“大暑船”民俗活动起源清同治年间,相传当时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老百姓以为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在葭沚江边建造五圣庙,老百姓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老百姓中以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