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初制从萎凋开始到干燥结束,中间有杀青、揉捻(揉切)、变色(发酵、闷黄、渥堆)等共5种制茶工序。前一段是在酶促氧化的条件下“改形变质”;后一段是非酶促氧化的条件下“改形变质”。不同茶类工序组合和流程不同。同一茶类,不同茶品工艺流程基本相同,但制茶条件的差别,加上鲜叶特性特征的差别,产品的色香味形可谓千姿百态。
以下分萎凋、杀青、揉捻、变色、干燥对茶叶初制进行综合论述。萎凋身交整板基盘萎凋是鲜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绿茶、黄茶、黑茶来说,萎凋不是必要工序,即可萎凋,也可不萎凋,直接杀青。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鲜叶从离体(采摘)到杀青少即1~2小时,多的可达1天或更长一些。所以说,尽管绿茶、黄茶、黑茶制造工艺流程上没有萎凋工序,有的有贮青或摊放工序,不叫萎凋,但都有一个“轻萎凋”过程。在此过程中,茶叶“形”“质”都有变化。
雨水叶、露水叶采摘后必须摊放,待表面水散失后才开始杀青。太平猴魁鲜叶采摘后要进行拣尖,将采摘时多采的第三叶剔除,拣尖过程也是萎凋过程。六安瓜片鲜叶进厂后要进行扳片,除去芽头茶梗,掰开嫩片、老片,扳片过程也是萎凋过程。西湖龙井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摊放,摊叶厚度3厘米左右,时间6~12小时,待鲜叶减重15%~20%,含水率70%左右即可杀青。炒青绿茶贮青过程减重率和杀青前含水率与龙井茶相似。鲜叶含水率76%,减重率20%即含水率为70%;鲜叶含水率75%,减重率15%即含水率为70.5%。
青茶萎凋包括晒青与晾青,还有采摘后的贮青过程。武夷岩茶的减重率为10%~16%,安溪铁观音的减重率5%~10%。崇安茶场资料显示:第一次做青时,含水率为72.65%,做青结束时,含水率仍有67.93%。如果把做青过程看成萎凋的继续,青茶的萎凋程度比绿茶略重,比红茶、白茶轻。
工夫红茶萎凋叶含水率60%左右;转子机组合制法红碎茶萎凋叶含水率63%~65%;C.T.C红碎茶萎凋叶含水率70%左右。萎凋程度因揉捻、揉切机械不同,差异颇大。萎凋程度轻重不影响发酵,但成品茶风味不同。
白茶萎凋程度重,萎凋叶含水率一般为25%~30%,甚至更低(15%~20%)。
1.萎凋的理化变化鲜叶水分得散失,是萎凋的主要物理变化。萎凋叶水分蒸发,主要是通过叶背面的气孔,也有一部分通过叶表皮蒸发。老叶因角质化,水分散失比嫩叶慢。嫩梗水分多,且蒸发慢,其中一部分水分转移到叶面散失,萎凋叶梗中的含水率比芽叶高出20%~30%。芽叶失水程度的差异,导致萎凋不均匀。即芽叶与梗的不匀,嫩叶与老叶的不匀,影响制茶品质。
二、杀青
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鲜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破坏酶的活性,还有散失水分,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和控制化学变化。但杀青的“变质”作用,是通过高温使蛋白质凝固,达到破坏酶的催化作用。所以有人戏称,杀青是“杀酶”有一定科学道理。杀青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制茶技术,杀青开创了制茶科学的先河。
三、改形(揉捻、揉切、做形)
鲜叶经过萎凋、杀青后,在机械力作用下的“改形”过程,有揉捻、揉切、做形。红茶萎凋叶必须揉捻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或先揉条后切碎,以利发酵。除高档绿茶、高档黄茶外,绿茶类、黄茶类、黑茶类、青茶类杀青后,都有一个揉捻成条或做形的工序。只有白茶类无揉捻工序(新工艺白茶干燥前揉捻成条)。
四、变色
“变色”工序即“变质”过程,色变只是它的表征。制茶过程芽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自芽叶离体后这种变化就已经开始。前面萎凋失水、杀青失水过程就有“变质”,黄茶的闷黄,黑茶的渥堆,青茶的做青,红茶的发酵是专门设置的变色工序。多酚类化合物的非酶促氧化或酶促氧化是变色变质的突出表现。茶黄素、茶红素的形成,叶绿素的破坏,芽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色、香、味的变化是人们感觉器官对化学变化的感知。
五.干燥
从失水的角度看,萎凋是低温失水,杀青是高温(破坏酶活性)失水,二者是茶叶初制前期的失水;干燥是最后的失水过程,使芽叶达到足干(含水率5%~6%,甚至更少),防止发霉变坏,便于收藏运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