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天霍格沃茨的开学日,每年的9月1日,霍格沃茨特快列车都会在上午11点准时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出发,载着无数人的期盼和向往开往全世界最好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从而开始崭新的一学年。
可惜的是,我那只绑着录取通知书的猫头鹰大约是迷路了,十几年了也没有飞到我的窗口……
哈迷大概是世界上最长情的一波人,从儿童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对《哈利波特》的热爱一直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完美映衬了《霸王别姬》里的那句话:“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分、一秒、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有人每年都在9月1日赶往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朝圣↓↓↓
也有人将魔法元素融入自己的婚礼,拥有了一场最特别的婚礼↓↓↓
在喜欢哈利波特的这件事上,不管是不是已经长大,大家永远都是十几岁时的那群少年。
没看过《哈利波特》的人大概很难懂得这份情怀与执着,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哈迷们仍会为了它而热泪盈眶,甚至在衍生版《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后也疯狂追捧。而长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别的故事就仅仅描述了一个故事,但是J.K.罗琳则是为我们创造了一整个世界啊!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从1997年《哈利波特》问世以来,就风靡全球,被翻译成73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超过4.5亿本,改编成电影后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
故事的主人公哈利,原本只是一个没有接触过魔法的普通孩子,父母双亡,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饱受欺侮。然而在他11岁生日那天,一个巨人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是一个巫师,哈利”。
从此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他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魔杖、第一只猫头鹰、第一把飞天扫帚,见识到了对角巷的繁华,就读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结识了一群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哈利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麻瓜世界中的孩子,对于魔法世界是如此好奇又陌生,读者们也跟随哈利的目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里的人,联系从来不打电话,而是用猫头鹰。
这里的人,出行不靠地铁与公交,而是幻影移形/飞路粉/扫帚。
这里的人,拍的照片也是可以移动的。
这里的……
从哈利进入对角巷的那一刻起,我们都成了魔法世界中的一员。
J.K.罗琳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包含了教育、经济、政治、体育、服饰、食物、建筑,交通……一个完整社会的方方面面。
更妙的是,这个魔法世界并非与我们完全隔离,而是共生的。许多重要的故事发生地点就在现实世界。比如哈利第一次去对角巷要讲过的“破釜酒吧”,拥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国王十字车站,第三部中哈利波特离家出走时乘坐的“骑士公共汽车”,以及通往圣芒戈医院的那家永远没有人光顾的服装店……都在伦敦,仿佛走在街上,随便一家不知名的小店,都有可能是魔法世界的入口。
这种虚幻感与真实感的结合,更加引人入胜。
这个系列还有一个绝佳的优势,就是陪伴与参与感。
从1997年第一部问世以来,《哈利波特》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版续集,再加上后来电影版的拍摄,十几年的时间,贯穿了我们整个青少年时期。我们看着哈利从一开始面对魔法世界的恐慌、懵懂,到后来越来越如鱼得水,一步步成为当之无愧的“救世之星”。看着他从一个11岁的小不点,长成了一个会谈恋爱的大男生。
哈利波特在长大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长大,可以说,《哈利波特》就是我们童年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哈利、罗恩、赫敏、纳威、卢娜……他们仿佛是我们身边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知道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的烦恼,这种时间与情感的投入,是其他系列电影很难比拟的。
同样卓越的还有罗琳对人物和感情的刻画。
在哈利波特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就连刚开始大家都不喜欢的反派斯内普都成了整个系列最令人感动的点睛之笔。
“Always”
斯内普其人,阴郁冷酷,难以令人亲近,还总是针对哈利,带着机会就对格兰芬多扣分,常年被记在哈利的“黑名单”上。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你真的了解了他的经历之后才能明白,他对爱情有多么执着。
少年时爱上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从此就是一辈子。为了保护莉莉,投靠了邓布利多,成为了伏地魔眼前的“双面间谍”。莉莉死后,甘愿承受所有人的误解,默默保护莉莉·伊万斯的儿子。
他弥留之际的一句“You have your mother’s eyes(你的眼睛就像你妈妈的一样)”,见证了他从未表白却一生不变的爱恋。他用全部的生命爱一个女人,超越了血统与偏见,跨越了生死与时空,并最终无惧地迎来死亡。
“这里安睡着多比,一个自由的小精灵”
看过哈利波特的人很难不喜欢多比。尽管他外貌长得实在奇怪,有着蝙蝠一样的耳朵,细长的鼻子,突出的绿眼睛有网球那么大。
他总是穿的脏兮兮的,因为家养小精灵不允许穿自己的衣服。他还有点自虐倾向和神经质,总是给哈利制造麻烦,动不动就惩罚自己。
但是他生性善良,总是尽可能帮助哈利。在二年级时提醒他马尔福家的阴谋,四年级时盗取了斯内普教授的腮囊草使哈利能在水下存活,顺利进行了三强争霸赛;五年级帮哈利找到有求必应屋(为D.A.训练)。他一次又一次地显示了自己是个好朋友,也是个好盟友。
最后一部中,哈利等人被困马尔福庄园,是多比及时赶到,为了救了哈利、罗恩、赫敏等人,争斗中被贝拉特里克斯用银色短刀刺进胸膛,悲壮牺牲。但死前的最后一刻,他看着哈利的眼睛,用最后的力气喊出了哈利的名字:“哈利……波……特”,然后熄灭了眼里的光。
最后哈利用普通人的方式亲手埋葬了多比,并写下了最适合它的墓志铭:“这里安睡着多比,一个自由的小精灵。”
“洞听”
如果没有韦斯莱家的双胞胎,那么整部《哈利波特》至少得少一半的笑点。有他们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然而就是这么一对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物,最后迎来的,却是最惨烈的结局。
在霍格沃茨最“黑暗”的日子里,韦斯莱兄弟的发明曾帮助很多学生摆脱了“老蝙蝠”乌姆里奇的压迫。那一年,甚至连一向严苛的麦格教授和赫敏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为他们喜欢看乌姆里奇白费力气。乔治和弗雷德因他们在毕业前的伟大事迹,而成为了霍格沃茨传奇的一部分。
但是从乔治受伤开始,双子的身上就开始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乔治失去了一只耳朵,虽然他试图用“洞听”的蹩脚笑话冲散悲伤,但并不是很成功。在最后霍格沃茨之战中,双胞胎中的另一位,弗雷德壮烈牺牲。
从此乔治再也使不出守护神咒了。(因为守护神咒需要想到快乐的回忆,而他每一段快乐的回忆都与弗雷德有关)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那个大难不死的少年,带着我们一窥魔法世界,从此让我们的童年生活灿烂了许久许久。
舍不得哈利·波特,舍不得霍格华兹,舍不得魔法世界。
更舍不得陪着我们长大的那一段时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