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般读者认为该句暗示了史湘云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品之再三,窃认为“寒塘渡鹤影”一句表现的是贾宝玉出家为僧的结局,更重要的是该联反映的凄凉境况,揭开了贾府大厦将倾的序幕。
一、“寒塘渡鹤影”解
鹤一般形容男士,逸士高人称为闲云野鹤,有才能的人称为鹤鸣之士,清朝一品官员的补服也是仙鹤图案。梅妻鹤子的传说更是广为人知。鹤比喻儿子,在人伦关系中代表父子。几乎没有将女孩子比作仙鹤的前例。在《红楼梦》中也可以搜索前文,有几处仙鹤描写都与宝玉有关系。
史湘云的命运关键的一句是“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是巫山神女的典故,代表史湘云夫妻琴瑟和谐;“水涸湘江”是娥皇女英的传说,她们在丈夫死后,思念亡人,对着湘江水日日啼哭。这句话说明了湘云厮配得才貌仙郎,经历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但是非常短暂,消逝的很快,因此才称为悲剧。
而“寒塘渡鹤影”的气氛是悲壮苍凉的,说明贾府颓败之际,贾宝玉像仙鹤一样飞离了这里。中秋联句,总不能直接让宝玉和黛玉联句吧,正因为前文有湘云“鹤势螂形”,英姿飒爽的男儿形象,才可以在这里做宝玉的代言人。而且前文还特意提到,湘云穿了男孩子的衣服,害的老太太直认为是宝玉。如此看来,“寒塘渡鹤影”用来象征宝玉比史湘云更加贴切。
二、“诗魂”还是“花魂”解
“冷月葬花魂”一句的关键在于是“花魂”还是“诗魂”。学者们喜欢辩论哪个是老曹的原笔,如果“诗魂”是原文,那么曹雪芹的文笔一定是最好,按照这个思路,生拉硬扯很多典故来说明诗魂是多么深刻,多么形象的表达了黛玉的形象。
在《红楼梦》诸钞本中,庚辰本作“冷月葬死魂”,“死”字点去,旁改为“诗”字,作“诗魂”的还有程本、甲辰本、列藏本。作“花魂”的有戚本,蒙府本和杨本。其他钞本无此回。戚本是经人整理过的本子,其可信的程度是有限的。一般认为蒙府本和杨藏本过录时间较晚,因此“诗魂”是原文的可信度很高。我对于版本源流的认识还很肤浅,更多的是通过直觉判断。戚本的语言好几乎是公认的,谁又能证明戚本的来源不是最原始的本子呢?程本、甲辰本过录时间也是比较晚的,列藏本是用于出售的,不可能像私家藏本那样认真的整理,只是依样画葫芦的抄写,在以上抄本中最早的一般认为是庚辰本。而庚辰本把“死”改成“诗”恰恰说明“诗”是整理者的杰作,后来以它为底本的本子就以讹传讹了。
从音韵角度来看,“诗魂”和“鹤影”更为对应,“花”和“鹤”声母都是h,“花”双韵母,“鹤”单韵母;从文意来看,“花魂”小俗,“诗魂”更雅。但是若从行文来分析,湘云上联属于见鹤起意,即兴发挥,而黛玉是思考了良久才对出下联的。如果“冷月葬诗魂”,八月中秋,冷月在上,姊妹联句也属于作诗,这也是现成的景啊,以黛玉的才华何须沉吟良久?再者而言,“葬”的意思毕竟不吉利,“诗魂”可以指作诗或者作诗的人,那么除了黛玉,还有湘云,素有“诗疯子”的称呼,还有那么多爱做诗的姐姐妹妹,林黛玉说“葬诗魂”不犯忌讳吗?思索良久就思索出这样的句子,简直是讨骂,太不礼貌了。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表现的意境是凄凉的,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但是在书中的主人公联句的时候却是小女孩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竞才斗嘴,是很有趣的时候。而葬花是黛玉自己以前的行为,所以要想一会,而且说的是她自己就无碍了。其实葬花这件事也是很风雅的,贾宝玉也把并蒂菱夫妻蕙埋葬在一起,香菱笑他肉麻。纳兰词里也出现过葬花,而且我相信很多小女孩也玩过这个游戏。我们以为悲,是因为那首《葬花吟》以及作者要传达给我们更多的背后的沉重的象征意义。
古代人比现代人对于韵律平仄更加在意更加敏感,他们三五岁开蒙就开始对句。而且以字真句酌为能事。清代文人思想受到禁锢,他们为诗作文更喜欢用险韵用僻典,在文辞上更是大做文章,卖弄学问。针对这样的现实,《红楼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文学的主张,林黛玉说不要以辞害意。在这种大环境下,读者读到“花魂”和“诗魂”是很踌躇的,也许是作者也许是某个好事者,他既喜欢“花魂”要表达的含义又喜欢“诗魂”的文辞,这样改来改去,后世的抄本也就自然不一样了。
再来说“花”字,“花”的意象远比“诗”生动,蕴含内容更加宽泛。“花”可以象征生命,爱情,可以像征春天,象征所有女孩子,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林黛玉的“葬花吟”就是一曲女孩子们悲剧运命的挽歌,那么“冷月葬花魂”不仅仅照应了林黛玉的葬花行为,也象征着林黛玉的悲剧,也象征着贾府,甚至四大家族必然被埋葬的命运。不然为什么妙玉要出来说,“关乎气数”之类的话呢?《红楼梦》悲剧内涵之一就是宝黛爱情,从黛玉早逝开始,以宝玉出家结束。而在第76回出现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一为悲壮,一为凄美,正是《红楼梦》悲剧大幕即将开启的预言。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冷月葬花魂”更加对应准确,生动形象,寓意更加宽泛。即使是改文,也堪称绝妙。认为是“诗魂”的眼界未免狭隘,只看到了林黛玉,只看到了诗歌可以说明林黛玉的才华性格。诗是属于精神范畴的,诗的灵魂是可以永远传承的,怎么可以埋葬?
读《红楼梦》看到了宝黛爱情,但一定要跳出宝黛爱情的小圈子,才可以感受作者更深痛的家国情怀。就像读一个人的一生,爱情只是短暂的花开花谢,可以承载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因为爱情的美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深刻的感受),而不能承载一个人一个家族生命的宽度。如果《红楼梦》只描述了宝黛爱情,处处预示的只是每个人的结局,那么和《西厢记》、《牡丹亭》等爱情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呢?尤其是读到林黛玉,史湘云的诗句,感觉不只是一个女孩子的伤春悲秋,儿女情长,更有苍凉厚重的感觉。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和史湘云三个是精神上的知己,贾宝玉和其他女孩子在一起,都有暧昧的思想和行为上的交流,(金钏,袭人,鸳鸯,平儿,宝钗等等,不可胜举。)而只有和他们两个在一起,干净纯粹,像真正的知己一样。而且似乎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黛玉湘云都是父母双亡,寄居贾府,这更符合贾宝玉最后孤独的结局。有时候我会想他们三个算是《红楼梦》三剑客吧,或许爱情根本就是一件虚幻的外衣,罩在了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