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郏县,有很多美食的名气可能要超过这个县城本身。比如说三郎庙牛肉、烧鸡、三炖、豆腐菜等等。然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碗香辣可口的饸饹面。 郏县饸饹面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传统做法是利用自制的杠杆把面团压成长条,再加入辣椒油、老汤和新鲜美味的羊肉。郏县的饸饹面要使用当地冬小麦磨成的面粉,羊肉也必须是本地的山羊。因此,如果你吃到了这样一碗口感劲道,滋味浓郁的地道饸饹面,说明你已经踏足在郏县的土地上了。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周设邑,秦置县,从汉代到清朝,几经更名撤置。在周朝的初期,就是周康王的时期称“夹”,“郏”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是皮夹的夹 右边是耳朵旁,这个耳朵旁在古文的写法里是个邑。城邑的邑。在古代,城池分两种说法,小曰城邑,大曰国都。因此当时这里就叫夹邑。秦置县。就是秦始皇实行统治时期施行郡县制。那个时候这里第一次称为郏县沿用至今。
郏县历史悠久,名胜诸多。在文史界有这样一句话“不到郏县,终生遗憾!不看郏县文庙,难见古建绝妙!”之说。由于郏县古时是洛汴皖交通要道。因此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郏地采风讲学,回到鲁国后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选用了歌咏郏地的《汝坟》诗一首。后来孔子五十八代孙移居郏县成为孔姓全国十大支派之一。
在郏县,冢头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原名镇。一座古老的蓝桥横卧蓝河之上,这条汝河北岸最大的直流,自然造化,蓝桥的上游水势汹涌,但过了桥则变的静默。这是郏县八景之一,而这样的景致吸引了一位美人,她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传说薄姬曾到郏县东北处吊唁在“荥阳之战”中代刘邦而死的大将军纪信,她发现此地“皇甫蓄锐、蓝溪藏精”遂有百年之后葬于此地的想法,薄姬去世后,儿子汉文帝以“仁孝”为名,遵照其遗愿,并在此地修建庙宇,派军队守护。此后朝中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常到此地进香祭祀。酒楼、饭庄、客栈、商号由此而兴,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冢头镇”。
“孝行天下坊”就是冢头镇的入口处,这是这里的乡亲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这里世代流传着文帝孝母的故事。这条河叫孝义河,河上的桥叫孝义桥,文化广场上还有文帝孝母像和慈孝亭。诸如此类的孝行符号在郏县还有很多。
在郏县,有许多村镇都有它的不凡之处。有些是涵括了郏县山川秀丽的自然风光,有些是记录了郏县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茨芭乡的苏坟夜雨,广阔天地乡的知青故事,还有明清古村落临沣寨的古香古色,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