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那么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呢?赶快来看一下吧!
0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记忆口诀:“外语动心神”
1、外貌描写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语言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3、动作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4、心理描写: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
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0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
1、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3、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03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写方法的不同分类:
按叙述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描写按特征分类:
1、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手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4、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