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力湖
1、火口湖(火山口湖):外形似圆形或马蹄形。火口湖面积不大、湖水较深。它们的形成往往是地壳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火山喷发时顶部爆破,深部熔融岩浆喷涌至空中或地表,多有在空中冷却的喷发碎屑物落于火山喷发口周围,堆积成陡壁,形成火山锥,火山喷发停息,喷发喉口熔岩冷却收缩,形成周壁封闭陡峻、底平外圆的凹陷洼地、或者中央深邃的漏斗状洼地,这就是典型的火山口,后经积水成湖。
典型案例:中国长白山天池
2、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典型案例: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火山岩浆下泻堆积河道而成堰塞湖。
3、构造湖: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典型案例:东非断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昆明滇池,大理洱海,青海湖,台湾日月潭。
(二)外力湖
1、冰蚀湖:冰蚀湖是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常沿岩性软弱带或NE、NW向构造线成串珠状延展。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湖泊。这类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冰蚀湖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病缘形态非常发育。
典型案例:北美五大湖及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湖泊
2、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典型案例:位于中亚的世界上最大的湖“里海”;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3、河成湖
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着增加。
典型案例:江西省的鄱阳湖、湖南省的洞庭湖
4、牛轭湖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
5、风成湖是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汇集洼地而形成。
广阔沙漠中的沙丘,有流动的,也有半固定的;众多沙丘逐渐流动,形成沙丘链;沙丘链和沙丘链之间,形成链间盆地或洼地;如果这些沙丘间的盆地或洼地有降水或地下水补给,便形成风成湖;上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沙丘风成湖群的平面图。这类风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动的死水湖,而且面积小,水浅而无出口,湖形亦多变,常是冬春积水,夏季干涸或成为草地。由于沙丘随定向风的不断移动,湖泊常被沙丘掩埋而成地下湖。
6、溶蚀湖: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地下水或地表水溶蚀了可溶性岩石,诸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等。
湖盆的形成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溶蚀成的漏斗或落水洞的淤塞潴水成湖;②直接与地下水有联系的低洼地区。其特点是外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湖水一般较浅,主要靠泉水补给,水量稳定。
典型案例:中国贵州省的草海
(三)人工湖-水库
人类为了灌溉饮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筑起堤坝,拦截河里的水所形成的湖泊。
典型案例:三峡水库、千岛湖(新安江水库)
湖泊除了可以按照成因分类外,还有很多分类方法。
按湖水排泄条件分:湖水通过江河排入海洋的外流湖和不能流入海洋的内陆湖。
按湖泊热状况分:湖水平均温度全年均在4 ℃以上,除秋冬全同温以外均为正分层的热带湖;湖水平均温度有时在4 ℃以上,有时在4 ℃以下,夏季正分层,冬季逆分层,春秋两季为全同温的温带湖,和平均温度全年均在4 ℃以下,除春夏全同温外均为逆分层的寒带湖。
按湖水上、下循环现象分:湖面终年封冻,湖水稳定无循环期的无循环湖;水温在4 ℃以下,仅在夏季出现一个循环期的冷单循环湖;水温在4 ℃以上,仅在冬季出现一个循环期的暖单循环湖;春秋两季经历两个循环期的双循环湖;水温在4℃以上,分层稳定、偶尔可能发生循环的寡循环湖;水温年变化小,分层弱,白昼获得充分热量,夜间散热产生循环的多循环湖。
按湖水矿化度分:矿化度〈1克/升的淡水湖;矿化度为1~35克/升的咸水湖;矿化度〉35克/升的盐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还有一些按其他标准划分的各类湖泊。
【试题链接】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地理试题]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试题解析: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