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kovich(叶尔科维奇)夫妇,在对多年的婚姻咨询经验进行总结后,将不好的恋爱模式分为了四种:即控制者、取悦者、徘徊者、受害者。
当其中的控制者遇上取悦者,徘徊者碰上受害者,就很容易进入反复分手复合的恋爱模式。
控制者遇上取悦者:一个反复提出分手,另一个则会不断挽留。而控制者主要以分手作为惩罚,因而反复提出分手
控制者有个显著的特征,即掌控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下去。大部分控制者从小缺乏能够依赖的对象;例如:过早进入读寄宿学校,或是年幼时受到父母在感情上的忽视,导致在感到脆弱无助时,找不到能够求助的人。为了避免再次进入无助的境地,所以在成年后的他们会想要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
所以在确认恋爱关系后,为了能掌控恋爱关系的走向,他们往往会有一套很严厉的规则。在这套规则被对方打破后,就会恼怒、指责对方,最后以分手作为惩罚。直到对方修改之后求复合,才会愿意原谅对方。对于控制者来说,通过这种反复,能够将恋爱关系调整到自己想要的轨迹上。
取悦者:反复寻求复合,只要能复合怎样都可以
这类人总会过度承担恋爱关系的责任。在取悦者的成长轨迹中,他们的父母的喜怒哀乐,大多是以取悦者的表现为进行变化。为了不让父母不高兴,他们会迫使自己时刻表现出让父母满意的状态。
长大后的他们以为,在恋爱关系的自己也有责任安抚对方。所以在对方提出分手后,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会将分手理解为:我应该令对方满意的,但我没做到。所以在爱人提出分手后,他们总会主动低头,不断寻求复合,只求能消除对方的负面情绪。
徘徊者碰上受害者:一方在恋爱中反复无常,另一方则会无条件顺从
徘徊者:反复进入恋爱关系,又被某种负面声音逼退
通常,在年幼时的他们,一直处于家庭里的边缘地带。例如:在他的几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一直不受父母关爱;导致他被爱的需求始终处于不被满足的状态。长大后,他们就会很容易进入恋爱关系;他们希望在恋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弥补过去缺失的爱。
除此之外他们又无法稳定待在一段关系中。因为过去的长时间缺爱,让他们对自我形成一种负面评价;即“我得不到足够的爱,一定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也会因此对他的爱人形成一种厌恶感。即:“连我这样的都看得上,他又能好到哪里去?”。所以,随着恋爱关系的时间线越长,他们也会越来越厌恶对方,并在关系出现稳定的情况之后,被内心的负面声音逼退。
受害者:任凭爱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类群体大多在家庭氛围不良、甚至充满暴力和危机的家庭里长大。这种家庭环境让他们误认为,生活里充满的就是痛苦。所以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会不自觉寻找“熟悉的痛苦”。例如:曾被父亲家暴过的女性,大多会找有暴力倾向的男性;曾被母亲虐待的男性,大多会与有施虐倾向的女性交往。
因为不良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安全,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他们学会了对外界百依百顺,所有事情都任凭别人决断。因此不管对方是要求分手还是要求复合,这一类群体都会毫无怨言地顺从。
也就是说,在反复分手复合的恋爱关系中,大多都发生在双方依恋模式都不够健康的情侣身上。
当然,我们也能猜想得到,反复分手复合的情侣,最后能够在一起的概率非常低。主要是因为,反复地分手复合给恋爱关系形成了实质的伤害。
不管我们是不是有所察觉,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亲密关系需要有个评价。这一评价大多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感受到的情绪相关:积极情绪越多,评价就越高;消极情绪越多,那么评价就越低。在反复分手复合的过程中,恋人双方体的负面情绪会不断累积,从而形成“这段恋情说到底还是不够好”的消极评价。
分手次数过多,双方对分手变得不再敏感,形成一种:不管怎么分手,最后还是会复合的想法。因此,在多次的分手复合后,变得开始不再照顾对方的情绪和需要,也不会避开一些会破坏对方安全感的行为;在情绪上来后,也会放任所有情绪做出破坏关系的举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