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数年后不久,国产相机工业体系从1950年代中期,就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大多是仿制西方经典名机。徕卡、哈苏、禄来,这些世界经典相机,都成为我们模仿学习的榜样!自己缺乏经验,就要谦虚地向人家学习。
1960年开始,国产相机产量就达到一个小高峰,年产量17.31万台。到动乱刚结束的1976年,产量迅速达到22.5万台。到改革开放后,1984年产量达到夸张的126.72万台。
上世纪80年代,国产相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幅增强,出现了长期畅销的海鸥DF、凤凰205、海鸥4B、华夏82、海鸥203、珠江S201这些经典机型。
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经典的10大国产相机!
上海58-Ⅱ相机:
这是一款“仿徕卡相机”,是“上海58-Ⅰ”的升级版。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研制,配套的是50mm f3.5镜头,光圈范围f3.5-16,从1959年投产到60年代初,一共生产了11888台。在那个年代,这种高端相机产量达到一万多,实在不容易。
“红旗20”相机:
这是一款仿徕卡M3的顶级相机,由上海照相机二厂生产,原来是准备新中国成立20周年纪念用,但实际到1971年才上市(1970年有10台试制品)。“红旗20”是顶级相机,成本极高,累计只生产了271台。
“海鸥205”/凤凰205”相机:
“205”系列相机,是1965年上海照相机厂研制的,最初叫作“上海205”,后来改名“海鸥205”,1983年再改名“凤凰205”。除了品牌不同,内外结构大同小异。205系列相机,总共生产了400多万台,堪称国产相机的奇迹!
“虎丘35-1”相机:
这款由江苏照相机厂1976年开始生产,仿制日本佳能G-ⅢQL平视取景相机。这个机型一直生产至80年代中期,总共生产了5万多台。配套的是45mm f2.8-22标准镜头。
“海鸥203”相机:
这是一种 120折叠式相机,可拍摄6×6cm或6×4.5cm的照片,由1964年“上海203”相机改名而来,一款超级长销的经典机型。“上海203”累计卖了311万台,改名“海鸥203”之后卖了很久,没有统计数字了。
“海鸥DF”相机:
这是一款国产相机里最经典的单反相机,畅销的时间非常久,至今仍为退休的老摄影人津津乐道。这款相机诞生于1966年,也出了不少改良版机型。此相机模仿的是日本美能达SR2相机,配套的镜头为58mm f2标准镜头。
“珠江S201”相机:
这款相机听上去是广东研制的,但实际上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几家仪器厂在四川联合开发的,时间是1972年。这款单反相机销量极大,销售的时间也非常长,堪称经典单反。配备的镜头极其丰富:不同光圈的50mm标头,35mm、105mm、135mm、20mm 、45-90mm、80-200mm,这也太丰富了!
“东风”相机:
为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纪念用,由上海照相机厂于1970年生产,仿制的是经典的6×6cm哈苏500C相机。不过,配置比哈苏500C更高端:达到1/1000秒的快门速度。由于成本实在太高,总共生产了97台。
“海鸥4B”相机:
1961年6月,上海照相机厂就在试制“上海4”相机,这是一款使用6×6cm胶卷的120双反相机,仿制的原型是禄来双反相机,但经过很多改良。“海鸥4B”是1967年研制的缩水版,降低了成本,受到广大摄友的欢迎,从1969年至1988年共生产127.2977万台,堪称国产双反的代名词。
“神龙”相机:
这是一款由张国栋研发、俞铁阶产销的6×6cm规格120相机,出现于1990年代初,仿制的原型是日本“玛米亚RB”120单反座机,主要销售对象是中小型照相馆。这种相机的底座有滑轨,在镜头和机身连接处有皮腔,风格古老。
西湖、幸福、劳动、跃进、友谊、东方、华夏、长城、孔雀、红梅、太湖、华山……国产相机的品牌,实在太多了,远远超过德国、日本、美国这些相机大国。这是我们国产相机的骄傲,是曾经的中国相机工业永远的辉煌!
遗憾的是,到数码摄影时代,国产数码单反、数码微单相机,一直没有出现。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还有众多国产镜头品牌:七工匠、永诺、中一、老蛙、铭匠、唯卓仕…… 不容易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