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出梅。
《出梅记|未曾染梅雨,不算到江南》在潮新闻客户端上发出后,有好奇的读者来问:入梅和出梅,有没有什么科学标准?
△7月10日,杭州西湖北山街,一位姑娘在荷塘边练瑜伽。董旭明/摄
1】“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到底是什么意思?
入梅和出梅,有历书和气象概念两种说法。
历书上,入梅出梅的日子由天文方法计算得出,具体来说就是“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芒种、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因此在公历上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芒种在每年公历6月5日到7日交节,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6日到8日交节。
丙、未,代表的是天干地支。
这句话是说,芒种后第一个天干带丙的日子,就是入梅;小暑后第一个地支带未的日子,为出梅。按照这种算法,历书上的入梅出梅时间提前几年便可算出。
具体到2023年,芒种是6月6日,农历四月十九,天干地支为乙未日,之后第一个天干丙日就是6月7日丙申日,在这种算法里6月7日入梅。今年小暑是7月7日,农历五月二十,天干地支为丙寅日,之后第一个地支带未的日子是7月12日辛未日,这一天就算出梅。
而实际上,今年浙江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
△盛夏已至。里尔/摄
2】气象专家是怎么判断入梅和出梅的
那么,我们常说的气象概念上的入梅、出梅,又是怎么界定的呢?
记者请教了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
梅雨是冷、暖气团持续争锋相对的产物,而它的存在与维持,势必需要强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来与冷空气“针尖对麦芒”。梅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密切相关。官宣入梅,要基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近日气温和雨日情况的综合考量。
浙江入梅的标准是:
夏季风爆发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活动范围大于等于北纬18°,小于北纬25°,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
梅雨带的中心稳定在浙江中北部,包括浙北地区、浙中的金华、衢州地区和台州的西北、丽水地区北部共4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中,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站点测得5天中4天有降水。
符合上述标准,才算是入梅。
而判断浙江出梅的标准,则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北纬25°以北,才算“干净出梅”。
毛燕军解释说,我国的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淮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3个区域。而浙江跨了江南和长江中下游两区。浙江官宣入梅,是在国家标准上再根据浙江实际情况而定。浙江宣布入梅,一般是在国家气候中心宣布入梅之后,不早于江南地区入梅。
浙江各地入梅和出梅的步调也并非一致,很多时候,气象部门都会官宣“浙江大部地区入梅”或“浙江大部地区出梅”。因为,夏季风从南往北吹,梅雨带也是从南往北移动,一般浙江南部先入梅,也先出梅。但判断浙江入梅、出梅,需要看梅雨带中心位置是否在浙江省内,所以一般情况下气象部门是从大部分地区来考虑。
至于传统历法上的“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一般适用于江淮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不适用于江南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