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词》宋·范成大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望天欲言事。云东风马小留连,家里有杯盘丰典祀。猪脸烂热双鱼香,红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子汉酌献闺女避,酹酒砸钱灶君喜。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市,杓长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望天欲言事。
云东风马小留连,家里有杯盘丰典祀。
猪脸烂热双鱼香,红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子汉酌献闺女避,酹酒砸钱灶君喜。
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市,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迎财回归分。
隐娘说:小年祭灶是大街小巷一同的风俗。以往,到了一天大家都会在灶屋的灶台周边墙上敬奉灶神、灶王奶奶。佛龛的两边还需要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写“老天爷奏好事儿”,这个下联写“末地守护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幅是“一家之主”。
古语云:“人是铁饭是钢”,因此他们把灶神毕恭毕敬地誉为一家之主,这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这首诗就详尽的描绘了祭灶神的食材的丰富多彩及其“男子汉酌献闺女避”等民间传统。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地区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家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千万里天。
外出意寥廓,四顾但迷惘。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那年如存水,风俗习惯不一样天。
家祠荒苔滑,何人烧纸。
隐娘说:这两首诗写上小年时,燕京其实就是现今北京,是文天祥那时候兵败被俘虏,英勇就义的区域。中秋节的五味杂陈、对家乡的思念、不屈不挠的信心,在这里两首诗中一览无余。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白汤诗一篇,灶君今天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天下文章内容一文不值。
隐娘说: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小年祭灶可以用清汤挂面及其作诗的形式。创作者借写祭灶表达了心里愤懑不平之义。
《纵笔三首》 (其三)
宋·苏东坡
北船不上米如珠,醉饱低迷半月无。
明天老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隐娘说:同是写年末生活中的拮据,苏东坡这首诗就开朗了许多。尽管目前艰辛,但明日邻居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用来和我同食的!
《献寿》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王府生日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隐娘说:在小年这一天祭灶是一项在汉族人民俗产生影响、广为流传极广的民间风俗。由于过一天之后灶王爷要上天去拜访玉皇大帝,因此要好好的恭送灶神老天爷,求他老天爷多言好事儿,带到吉祥如意。这首诗前二句写灶王爷的长相,后二句写祭灶活动。
《木兰花慢-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国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艰辛得,盆瓶礼不古往今来殊。
鞠躬礼这一天朝天阙,屈指来年返皇都。
但祝东南方兵燹静,分配茶灶泛杭州西湖。
隐娘说:这首诗前三联所写的十分工整。用食材祭灶神,送给他今天老天爷去召入玉皇大帝。最后一联是整诗闪光点所属,我希望灶王爷来年回来时,战事就已暂停了,这样就能在杭州西湖上迎来灶王爷了。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清朝末年·王闿运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子女、有家产。
五穷辞掉去东方。仍然那时候、镫光烛火。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寂寥。休更愿意。要识人世间,苦与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太熟,来日欢情无限。
勘破岁月似环回,只愁霜鬓明代长。
谁考虑。紫姑神、如愿以偿酬饷。
隐娘说:王闿运是清朝末年诗人、思想家。这一首送灶词所写的十分苍桑。也是祭灶情况下,有黄羊、有酒、有绿豆糕。想一想已经是第七十次祭灶了,不由自主长出苍桑所感。人世间苦与乐,早就随岁月看穿。仅仅感叹又一年以往,还得再增霜鬓了。
《庚子送灶即事》
民国时期·鲁迅先生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里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隐娘说:请灶君吃完胶牙糖,黏住它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皇大帝嚼舌根。杀黄羊祭灶的习俗自汉朝流传下来。”瓣香”是佛家术语,即一炷香。用点着的一炷香表述心里的虔敬。然而这一炷香也要当铺衣服才能获得。这首诗描写了贫苦人家过小年情况下因家贫而造成的拮据。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后代,正须祭灶请邻。
岁那年风俗习惯流传久,主客欢喜一笑新。
雪鬓坐自知尊老,花盆酌满不羞贫。
问卿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隐娘说:在小年这一天,陆游将左右邻居找来一起饮宴,这类风俗习惯流传很久了。主客相坐,欢歌笑语持续。陆游在诗里却说,何时都需要尊老,不因为家贫就感到羞愧。我们现在尽管住在毛草房屋,但跟那炉灶高兴灶王爷何其相似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