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阅读困惑?
想读的书太多,却读的太慢,一个星期啃不完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要很长时间,结果还是讲不出大概,不知道作者的写作主题,书的架构安排?
读书笔记太多,不知道怎么整理归类,散落四处,再没有重新利用?
如果你有以上的读书问题,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值得你用心读完啦。
尤其是和我一样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和整理笔记的伙伴,用好这三个工具,即使每天只有1个小时阅读
写笔记时间,你也会收获满满,不论你要提升认知,还是建立写作素材库,亦或是知识体系,这三款软件都会让你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罗振宇说过一句话,“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发明一种新工具,就会把人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利用好新工具,有了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固守习惯,对新工具看不起、看不惯、看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最后的结果是,善用工具的人一日千里,工具成为大脑的外挂,记忆系统,辅助大脑思考,而不会用工具的人,大脑被各种信息 事情塞满,也可能变得更加迟钝。“
当时读完这句话,我觉得略显夸张。但是,随着对工具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觉得工具可以重塑我们的思维和习惯。
好用的工具不仅可以让你的思维落地,也可以让你的思维更有创造力。
1、kindle&微信读书,找书不愁,读书高效。
亚马逊app作为电子书鼻祖,在我心里曾经有非常重的分量,觉得读电子书,必须要在亚马逊app读,才算真正读书。
所以,很早就入手了亚马逊电子书阅读器,而且当时被类纸护眼模式打动,所以,电子阅读器一入手,就开始读书。
但是,阅读体验却很失望。翻页费劲、画线费劲、最不方便的是划线以后的整体阅读特别难画,用了每一个月,
就果断丢弃了,现在电子阅读器放在书架,被我冷落一年了。
但是,亚马逊app,是非常适合搜书的阅读工具,如果你要探索某一主题,或者准备主题阅读某一领域的书籍,
就可以用kindle app搜索,只要输入目标关键词,系统就会给你推荐相关主题十几本相关的书,以及根据你历史阅读记录推荐书
然后你可以通过书名、简介来判断这本书怎么样,再把它们一次性加入到你的个人图书馆。
每次,我想了解阅读某一主题的书籍,打开app搜索,或者书荒的时候,打开kindle,总会有新的收获,而且里面的书籍很多
都是外文版翻译,书单推荐的质量也很高。
很多人都喜欢阅读纸质书籍,觉得纸质书籍散发着独特木质香味,手握书籍的厚重感,特别纸质书籍阅读的仪式感,
但是,我现在偏爱阅读电子书,而且经常用微信读书,目前微信读书阅读时长共。
为什么我要在微信读书阅读呢?
今年我阅读了多少本书籍,目前还没有完全统计,因为原来没有建立阅读数据库,也没有完整统计。
但是至少也有几十本,这几十本书里,有的三四个小时读完,有的只是随意翻了翻,有的写了读书笔记,有的也重读过几遍。
整体的感受就是,目前自己读的很多书只要做好笔记,其实不太需要收藏。
而且重读的书占比也不大,所以觉得买书价值不是很大,纸质书买回来,多数的书籍都可能会被我搁置在书架,再不翻阅。
而且我的读书习惯一直都是,一个时间段,好几本同时读。所以,微信读书会更方便。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微信读书更方便,可以满足我这个急性子对高效阅读的追求。
电子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书里面的重要关键信息,在排版的时候,以黑体字、粗体字、特别排版单独强调,所以很容易找到关键内容,
而且提前帮你做好了关键内容的筛选。
而且,微信读书划线很方便,可以边阅读边划线,我读一本书非常快,几万字的书的书差不多3-4个小时会读完,所以特别需要阅读的流畅感,微信读书真的是随手划。
当然,划线流畅还只是一方面,集中浏览阅读划线部分的功能才比较绝。
每次快速读完一遍,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读自己划线部分,上下来回翻看,几遍之后,结合目录和标题,对书的论述结构会理解的更透彻。
此外,这样集中阅读还能排除80%的文字,只读20%划线的关键部分,大大地减少了大脑的认知负担。
最后就是,电脑读书支持电脑端,方便一遍阅读一遍整理读书笔记,就记笔记的效率也提升非常大。
02、xmind,用来透视一本书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软件不陌生,也会用这个软件来做一本书的结构导图,它的好处,我也不过多强调,
我也非常喜欢用这个软件来树立一本书的结构,但是最近,我在用xmind梳理一本书的结构的基础上,又升级了一下使用方法。
樊登老师曾说过,他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找一张白纸,边做思维导图边回顾刚读过的书,来检测自己是否真的读懂和记住。
但是,我还做不到樊登老师那么好的记忆力,不过现在我用xmind的作用,也是在回顾。
怎么做呢?
我会按照章节目录和标题,把一本书的结构用xmind打出来,先把作者的架构梳理出来。
但是,这样只是作者的结构,我觉得还差一个自己完整理解和接受的结构。
所以,我会边阅读边做总结,来进一步补充思维导图,用概括、批注的方式来加入自己对各个部分的理解。
这样,以后无论什么时候翻看笔记,都可以清晰地回想起这本书的内容。
所以,整理笔记时,我会在整个思维导图做补充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在书中这样说:”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抱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去撕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
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版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时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而xmind工具,可以帮你简单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
我一般都是左边微信读书,右边xmind做笔记,屏幕中间是notion做概念笔记,三个同时使用。
3、notion,用来做知识管理的软件
开始真正做知识做加工的学习,我是从接触notion开始的。
过去,我读书非常快,也读得很多,但是做笔记真的是一件特别繁琐的事,
以至于,多数笔记从写完的一刻,再没有被打开过。
当然,不是说记录笔记麻烦,而是记录以后后期的反复的归类整理特别麻烦,在多个文档,多个文件,多个软件之间来回切换,就真的很麻烦。
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痛点,笔记记录下来,没有做进一步整理。最后笔记很少再回顾复习,过阶段读的什么书,写的什么笔记,也就全部都忘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么现在就要重建笔记的流程,让笔记真正成为你知识深加工的原材料。而notion软件可以让完美实现。
首先来说,notion可以帮助我实现哪些
我希望我的所有读书笔记都能汇总在一个软件中,并且这个软件编辑时体验要好用,不至于我在用的过程中就想放弃。
其次,我希望我的所有读书笔记,我不需要多次点击翻找,就能一次全部能找到,而在notion我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图书馆,也帮我实现了这个完美的想法。
我也希望把一本书的笔记汇总在一个页面,且有层次,可以看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笔记最好还能折叠,平时可隐藏,需要详细查看再展开,就更好了。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页面笔记可以包含作者的原话,还有自己当时的思考批注,同时可以随时增、删、修改。
此外,除了整体一本书的笔记,我还有交叉学习的需要,就是把每本书重要知识晶体单独萃取,和别的书的知识做交叉融合,这一步是最复杂的。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notion标签功能,就可以把一个标签下的所有相关内容整合统一,然后一键调用,真的不要太方便了。
基于上面我对一款知识管理软件的强烈诉求,所以我做了个人图书馆,帮我完成了知识收集的工作。
我把所有的书籍都存放到一个页面,同时所有书的读书笔记也都在这个页面层级之下的二级页面,
然后每本书的读书笔记也都存放在这本书层级下面的一个单独页面,这个页面属于markdown语法编辑,好用,强大。
在完成知识收集工作,我还单独建立了领域知识构建的项目笔记库,专门整理具体一个领域里面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整理不同书籍的作者的观点和方法,最后在整合自己的。
最后,就是永久知识笔记库,是把所有自己关系的知识晶体单独萃取,成为自己的永久笔记,就可以自由 调用啦。
这样,我用notion这一个工具就完成了知识从收集、整理、加工、利用的全部过程。
总结:
想要通过学习自我提升,学会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利用是每一个终身学习者绕不得坎。
希望你也找到一款心仪的工具,来释放自己的知识创造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